面向本土需求研發的西門子智慧能碳管理平臺Smart ECX融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能耗數據看得見、碳排放足跡摸得清,而且依托西門子豐富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可以讓能耗浪費點控得住、能耗管控體系可持續,真正實現從“何處減”到“如何減”的閉環。
當問及華銳精密成功上市的關鍵,肖總表示,“做企業,老板的格局一定要大!”華銳精密的愿景是成為中國高端刀具領跑者,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這樣的信念一直鞭策著團隊前行
作為自動化夾持和精密夾具系統的引領者和先行者,德國HAINBUCH瀚柏格夾具正在以持續的技術革新與應用實踐,打造核心競爭力,讓自動化生產更高效、更精準。
卷繞機上的殼體,原先需要在立加上進行4次裝夾、4套工裝夾具,非常繁瑣。但在馬扎克五軸加工中心VARIAXIS j-500中,可以通過轉臺實現多面加工,減少裝夾次數,也避免了多次裝夾造成的產品精度誤差,同時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上海中羽時刻銘記著“穩扎穩打”,憑借嚴謹的質量管理和“用心做好每一個砂輪,服務好每一個客戶”的經營理念贏得市場認可,不僅成為國內砂輪龍頭企業,還將產品遠銷海外,獲得了各個合作廠商的認可。
在CCMT2024展會現場,SW公司展示了兩款具備智能化和高效生產特質的新機床, 一款是在中國組裝的BA W03-22機床,另一款從德國進口的BA Space3機床,這兩臺機器均是中國首秀。
松德從數字化鏜刀入手已經有3年多的時間,經過不斷研發、改進,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數據。通過與高校與研究院的合作,更是將產學研的力量發揮到了最大,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產刀具發展之路。
對于ANCA而言,中國市場仍然是至關重要的。鄭超透露,2024年,ANCA將會推進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專注于客戶定制。同時也會在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推出推出在中國市場獨有的一些高級解決方案。
大族激光全球首臺套150kW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機的交付,是以“新質生產力”實現行業技術突破的一項“壯舉”,必將推動激光應用行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加速激光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
在馬扎克旗下的寧夏小巨人工廠的生產現場,從零件機加工、鈑金制作、電柜組裝、部裝單元一直到整機裝配,整個生產流程都利用了以SPS智能生產支持系統、CAPP智能網絡終端、智能倉儲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設計開發、工程技術、質量控制、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管理。
就專業產品及其特色而言,原點智能在數控系統、自主光路系統、工業軟件、加工工藝和超精密技術五大方面發展核心競爭力,構建了以“高端數控系統+超快激光+激光加工工藝”三輪驅動的核心競爭體系。
除了基本的機床選型,力勁還提供交鑰匙方案,助力客戶將產品做好、做成功。公司的優勢在于整合軟件、硬件和服務,形成完整的數字化價值鏈,為客戶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解決方案。
如今松德刀具研發的大直徑阻尼減振刀具彌補了國產減振刀具的空白,目前已經出口到歐洲、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在高端數控的江湖里,他們儼然是深藏不露的“刀客”。
從中國首發5軸聯動通用加工中心G150搭配格勞博柔性機器人單元(GRC-R12),到在大批量生產領域適用的雙主軸加工中心G320,格勞博在CCMT 2024展會上展示了在通用加工、自動化、汽車工業系統化等領域的綜合實力。
疫情后全球加工行業競爭激烈,臥式及龍門機床的需求猛增。對此,旭陽也推出了配合臥式及龍門機床使用的B軸轉臺,已經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今年也將成為旭陽的重點發力方向之一。
通用技術集團的明星產品展現出超強的吸睛能力,獲得了極佳的市場反饋。展會期間,集團展位共接待了4000余家國內外客戶,累計簽約金額突破7億元。
深入行業,走進客戶,通過創新來增加產品特色,并適當增加成本,提升品質優勢,更好的服務客戶,來應對當前的“內卷”與“外患”。
歐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沒有中國那么快,是因為其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大象轉身,轉型速度會慢一些”。中國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窗口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并且獲得不錯的成果。但隨著歐洲軍團的“覺醒”,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直面歐洲汽車巨頭的挑戰。
2024年是富萊克成立20周年,富萊克將繼續秉承“以質量求生存,以生產求發展”的原則,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支持。
一南一北兩個山特維克可樂滿中心將比翼齊飛,更深入地為中國客戶提供優質的刀具產品、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和培訓,助力我們的中國客戶能夠在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
海德漢在華深耕20余年,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是更要堅定我們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的信念與步伐,從而為中國推進結構調整、實現全面綠色轉型中增強競爭力和持續性。
傳統的單機、小規模產線或是固定產品大批量加工的生產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既要效率,又要靈活,還要品質的加工需求,而智能化和數字化是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手段。
目前國內的激光應用場景還有很大的挖掘和提升空間,未來激光在工業領域的滲透率會到50%以上,新的應用場景會不斷涌現,從而拉動激光產業不斷高速發展。
歐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沒有中國那么快,是因為其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大象轉身,轉型速度會慢一些”。中國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窗口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并且獲得不錯的成果。但隨著歐洲軍團的“覺醒”,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直面歐洲汽車巨頭的挑戰。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6
入駐:2024-02-22
入駐:2024-02-22
舉辦:2025-05-09 至 2025-05-12
舉辦:2025-03-28 至 2025-03-30
舉辦:2025-03-12 至 2025-03-15
舉辦:2024-09-24 至 2024-09-28
舉辦:2024-10-29 至 2024-10-31